【前言】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灾难的猝不及防和近在咫尺,预防灾害也因此引起大家的更多关注,引发了更多的思考。个人应该如何做好预防灾害呢?疫情中涌现出的众多公益组织中有没有致力于预防灾害的群体?新时代的预灾理念与我们之所想有哪些不同?如果我想为预防灾害尽点力,是否意味着就是单方面付出时间、精力和资金……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全国预防灾害行业管理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杨鹏冲先生,正是这次交谈,让我对上述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相信也会为您的预灾理念带来不小的革新。
杨鹏冲先生介绍:此次疫情发生之初,我们就组织了邀请了30余位各个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拍摄国家预防灾害文化建设公益宣传片《珍惜》系列之“我们为疫情防控,加油!”
预灾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杨鹏冲致辞
预防灾害——每一个家庭和个体的必修课
“我们对待灾害的态度,决定灾害与我们的距离”,杨鹏冲副理事长这样描述我们与灾害的关系,这也正是预灾联盟所倡导的预灾理念。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我国政府的应急响应能力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肯定。新冠疫情让很多人都成了“口罩鉴定大师”,让很多人发出“手原来要这么洗”的感慨,而这些必要的知识,原本可以通过日常预防灾害的教育和宣传植入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杨鹏冲强调,“家庭和个人的预灾准备工作,不仅仅是常备药品、防疫用品这么简单,需要在理念、处置措施、模拟演练、心理素质、物品准备等各方面下功夫。这些知识可以在学校教育之外,由相关的社会组织和机构配合协力完成。”同时他也坚信,“经过此次疫情的洗礼,全社会将对“预灾”有更深刻的认识,预灾事业将更受重视,预灾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预灾联盟走进大凉山
预灾联盟——专注于预防灾害的公益队伍
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可以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在面对防控新冠疫情这张答卷时,应该说向世界交出了一张真实、高分且具有建设性的答卷。但有些国家在预防灾害的法律体系、教育和演练模式、救援体系进行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和积累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有待更好的完善我国的预防灾害体系。在对这些内容开展比较研究,取长补短的同时,总结和传递中国经验,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全国预防灾害行业管理联盟(以下简称“预灾联盟”“联盟”)正是致力于这一工作的行业自律型专业公益组织。杨鹏冲介绍到,“预灾联盟,是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长期合作项目之一的国家预防灾害文化建设项目的执行主体,担负着向全社会宣传预灾文化,提高大众预灾意识,普及预灾知识及用品,帮助人们掌握预灾技能的重要责任,是新时期平战结合的重要体现。”
预灾联盟从2015年成立以来,已经在预灾法治、预灾宣传、预灾教育、预灾用品等多个方面,建立了完善的预灾文化建设体系。
中国法学会立项部级法学课题“国家预防灾害法治保障研究”、全国政协委员会曹义孙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作《灾害防治基本法》的立法建言、首部关注国外预灾法律的专著《国外预防灾害法律汇编》出版,法学界单位、团体和人士的参与为预灾文化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预灾联盟先后聘请了阎维文、六小龄童、董浩、王光如、淳于珊珊、李明、马景涛等作为形象大使,同时吸收众多来自各行各业热心于预灾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他们在为预灾公益宣传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在公益服务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联盟至今已举办五十多场走进部委、企业、院校的预灾文化公益宣传活动,联合专业机构拍摄制作《珍惜》系列公益宣传片二十多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联盟特别强调体验式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各方努力,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灾害培训体验示范区,作为我国首个专门的预防灾害培训教育基地已具雏形。
此外联盟通过对我国预灾类用品市场的深入调研,考察、吸取国外优秀成果,集合相关产业、企业的力量,研发出上百种预灾用品,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空白。而这仅仅是预灾联盟多年来为预灾文化建设体系的建立所做的部分工作。
预灾联盟走进发改委
预灾事业——是责任也是机遇
“我们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同仁对联盟工作的支持,不少成功企业家主动找到我,希望为联盟设立的公益基金进行捐赠,这令我十分感动。但我也想告诉大家,随着社会治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参与公益事业并不意味着就是靠单纯的付出来履行社会责任。拿预灾文化建设来说,我们并不把它当成一个传统的公益事业来做,而是非常欢迎各行各业与我们进行积极互动,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完整而丰富的预灾文化建设产业链。我们在做公益的同时,能为相关行业企业带来口碑上和经济上的适度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也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预灾理念在全社会的深度植入。”杨鹏冲动情地说。
正是带着这样的出发点,预灾联盟创造性地提出了覆盖上下游各个环节、整合各方资源的“一三一计划”,引起了预灾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杨鹏冲介绍说:“ 一中心”是指“中科人居联合预灾研发中心”,“ 三基地”分别指“预灾文化融媒体宣传基地”“ 预灾科普培训教育基地”和“预灾用品推广产业基地”,“一基金”就是指“预灾基金”。
杨鹏冲讲解预灾用品
目前,全国知名的中科人居(北京)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与预灾联盟预灾研发中心合作,组建了中科人居联合预灾研发中心,结合中科人居院士康养基地建设,依托其拥有的院士、青年科学家等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制定国家预灾相关政策、产业标准,为院士康养项目,从建设、运营、成果转化全方位、全环节地融入预灾理念,形成系统、打造样板,并以此为基础将预灾理念文化推向全国。
日本、美国等灾害多发的国家,灾害题材的影视作品有很多,如日本的《东京地震 8.0 》《然后,活下去》,美国的《浩劫求生》《空中浩劫》等,我国在这方面还缺乏有影响力的作品。而预灾文化融媒体宣传基地正是致力于充实我国预灾题材的电影、电视、话剧等。联盟目前正在筹划的网台联播剧《关爱不易》和访谈栏目《话说》,在国内预灾领域尚属首创。但预灾影视作品的繁荣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和单位共同策划、制作和发行。
预灾科普培训教育基地特别强调体验式培训的作用,重视临场感,可以使用户在逼真的模拟灾害场景中切实掌握相关预灾技能。预灾科普培训教育基地还与经验丰富的文创企业一起,创造了“保命熊家族”IP形象,通过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寓教于乐,使大众更容易接受预灾科普教育。在走进学校、博物馆、科普场馆等场所的过程中,结合科普夏令营、大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大众对预灾科普的热情,让预灾科普教育更加深入生活,发挥作用。
在预灾研发中心的预灾标准体系指导下,预灾用品推广产业基地汇聚相关企业,进行预灾用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目的是纠正市场上预灾类用品生产、投放各自为政的乱象,开发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预灾用品生产系统,让预灾用品真正成为大众所需,并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
预灾基金成立于2018年,时间虽短,但重要作用已经显现。预灾基金为各方参与预灾事业提供平台,有效聚集社会公益资源,支持预灾各项工作,参与各方都会在平台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
杨鹏冲表示:“预灾联盟作为公益性组织,希望更多有志于参与预灾公益事业的同仁通过“一三一计划”了解自身对于预灾工作的价值和在其中能寻找到的机会,促进多元化主体参与预灾事业,使预灾行业的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