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切忌“傲慢”与“偏见”
不被表象蒙蔽
在最近爆发的钱宝网、善林金融事件中,部分投资者表现出的盲目值得深思。有的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产品一无所知,以为投资平台赞助了国家队、广告做到了纽约、老板特别有钱,或是门店扩张迅速、销售人员热情、装修豪华高大上,就会“大而不倒”,也就是平台可靠的象征。
殊不知,以上这些蒙蔽投资者的表象,并不能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多强,相反,只能说明公司的成本巨大。而且,在营销、门店、销售人员佣金、老板挥霍等方面花费的巨额资金,正是来源于投资者的本金!
有不少人认为金融投资专业度高,作为普通投资者,根本不可能看出其中的“道道”,因此凡在出事之前,究竟是“骗局”还是“机遇”是很难分清的。此言差矣,金融产品,和其他任何产品一样,都有一个相对公允的市场定价。在我们购买实物商品时,如果看到特别有吸引力但价格又明显低于成本的产品时,也会犹豫再三,担心自己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那么,购买金融产品时为何就那么冲动呢?
实际上,金融产品也是由成本和收益两方面构成,成本中,假设给投资人的利息或收益率为12%,给销售人员的佣金2%,包装店面的花销1%,广告费3%~4%,还有老板的私人挥霍1%,则理财资金至少要赚20%以上才能达到基本的收支平衡。这个收益率约等于股神“巴菲特”50年来的复合年化收益率。
只要想到以上这些,恐怕就再也不会觉得投资平台“高大上”的外表可以作为高收益的稳定保障了。
理性对待风险
风险管理,是金融的本质,为此,现代金融已经发展出了丰富的投资组合,以及复杂的衍生品等金融工具,目的就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然而,与此同时,为何大批投资者却连基本的风险意识都没有?并且在风险条件下,作出明显有损自身利益的决策呢?
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在对待风险事件之时,本身就自带“不理性”态度。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中,有一个有趣的实验。
情况一:在(A)60%赚1000元、(B)稳赚500元的选项中,多数人选择(B)。
情况二:在(A)90%概率损失100元、10%概率回本,(B)什么也不做损失80元的选项中,多数人选(A)。
如果从概率和预期收益率的角度进行理性的分析,以上两个选择可能都是“错”的。首先,情况一其实是“大概率盈利”的情况,选A的预期收益是60%×1000=600元,而选B的收益为500元,显然选A更理性。
其次,情况二是“大概率损失”的情况,选A的可能损失是90%×100=90元,而选B的损失为80元,同理,B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从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面对大概率的盈利时,人们倾向于风险回避;而面对大概率的损失时,今天新闻,人们则倾向于风险追逐。这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最直观的例子,假设投资者每次在账面盈利达到10%的时候就将股票售出,而下跌时则均不售出,长期来看,投资者的平均收益是偏低的。
在面对亏损的时候,赌性反而更强,是不理性的,而且往往会给投资者造成更大的损失。知道了这个结论以后,则我们有时候不妨利用“反向思维”——确定的损失没有那么可怕,盈利时也不必急着“落袋为安”。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为了不亏,反而更亏;为了赚钱,反而少赚!
避免过度自信
钱宝网出事后,有报道显示,有位投资者说过这样的话:“钱宝才几年,我知道有一个庞氏骗局坚持了15年,还上市了。”且不论这句话中透露出的自私与冷漠(要知道,庞氏骗局之所以能够“坚持”,前提就是不断有新的受骗者的加入),仅从投资心理的角度来看,也是犯了大忌。
有分析人士指出,陷入投资骗局的投资者中,今天新闻,有一部分人其实对“庞氏骗局”心知肚明,只是觉得“最后一个接棒人不会是自己”,就好比在一波牛市中,可能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会笑到最后。其实,这在投资心理中十分常见。
有一个常见的心理现象,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人类往往会有一种虚幻的优越感,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好。如果大多数人觉得自己高于平均水平,无论是长相、学习成绩、驾驶技术,还是投资智慧,显然,都不可能符合客观情况。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确实有不少心理学实验表明,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高于平均水平。
而且,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还发现,能力越差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这是因为能力越差的人发现不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而相反,高手却会犯另一个错误——低估自己,因为他们认为别人都和自己一样“厉害”,所以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或许,当我们对投资决策“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就不妨想一想以上两个结论。
不要迷信个案
[page]分页标题[/page]“不管望向哪里,都能见到摇滚明星。他们出现在电视里,出现在画报封面、音乐会节目单和网络论坛上。到处都能听到他们的歌曲,摇滚明星无处不在。他们成功了……但从来不见有哪位记者去关心那些失败者,因此,人们往往看不到失败者的墓地。”
在罗尔夫多贝里所著的《清醒思考的艺术》中,开篇即向投资者指出了“幸存偏误”——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对此,作者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这样的散步,虽然伤感,但对你是有好处的。”
在《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一书中,作者邱国鹭也指出了这一现象,他认为,任何社会学规律都有反例,投资者应当更加关注规律,而非个例。比如,“没有人能预知未来”是规律,“在萌芽阶段发掘牛股”则是个案;“低估值价值股平均跑赢高估值成长股”是规律,“你买的那个100倍市盈率的成长股已经涨了5倍”则是个例……个案令人景仰,但往往难以复制,顺着规律选股才能提高成功率。
“不被精彩绝伦的牛股倾倒,不被纷繁复杂的个例迷惑,不抱侥幸心理,不赌小概率事件,坚持按规律投资,这是投资纪律的一种体现,也是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无论是股市投资,还是更宏观的理财问题都是如此,好的理财方案都是科学而符合实际情况的资产配置,而非“买彩票”这样的电视剧桥段,坚持做大概率会获利的事情,不相信小概率暴富的故事,就能成为理财赢家。